xgnic post_time 2013-5-28 03:50:28

长春“第一胡同”,明天是否依然安好?

http://www.people.com.cn/h/pic/20130528/36/2744099589428670144.jpg新民胡同街区里将要被拆的老旧房屋。  问起“新民胡同在哪儿?”大多数长春人会摇头答道,“不太清楚”。  这个已经让人“不太清楚”位置在哪儿的胡同,是曾经几度繁华和热闹过的长春“小天桥”、“第一胡同”——新民胡同,也曾被当地人称为美食和曲艺一条街。  今年54岁的赵保华,在新民胡同里出生并长大,从未搬离过。他承父业,在新民胡同里经营着一间茶馆。茶馆和如今的新民胡同一样,看上去都“很不起眼”。但在赵保华儿时记忆中,新民胡同好不热闹:吹拉弹唱,什样杂耍,一应俱全;更有回宝珍饺子、三和顺焖饼和新民浆子铺的豆浆等老长春人赞不绝口的美食。  伴随着新民胡同商业地位的衰落和拆迁改造的进行,老长春人记忆中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等陆续离开胡同,或到别处谋生、或就此彻底消失。像赵保华这样,还在将要拆迁的胡同里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少。  若未能保护,长春很多历史将无处可寻  据史料记载,20世纪初,时任吉长道尹兼商埠督办的陶彬为发展商埠地,指定在现今长春西四马路至五马路一带建设新市场一处,曾叫王氏胡同,后演化为新民胡同。老长春人所指的新民胡同,非一条胡同,而是泛指今天东起大马路、西至永春批发、南至四马路、北至五马路中间的小街和胡同。  胡同里的老建筑多为一或两层。两层的临街建筑通常第一层为店铺,第二层住人。建筑门面仿照当时其他开阜通商地方的“洋式”风格,屋顶普遍使用人字架。建筑材料主要为青砖、石灰和水泥砂浆。小街巷的入口处则采用人字形拱门作为穿过式的门洞。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赵保华,赶上了新民胡同的“好时候”,“一句话说,胡同里尽是叫卖声,人挤人”。赵保华试图还原当时新民胡同的格局:在东西走向的新民胡同两侧,路南有回宝珍饺子馆、三合顺等饭馆;路北是新民戏院和一些小饭馆;在南北走向的新民北胡同两侧,路西有茶社、旅社、浴池、医院和药铺,路东有小人书铺、曲艺团和刻字局等……  新民胡同形成之初,其中的戏院和茶馆已开始受到八方来客的青睐。在胡同里酒足饭饱后,再到茶馆或戏院里听段书、看场戏,是当时生活在精神文化生活贫瘠年代里老百姓“很享受并有些奢侈的事”。  后来,新民胡同经历了抗战时期的破败,新中国成立后的再次繁荣,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长春市其他商业街区的不断兴起,这条百年胡同日显苍老。墙体出现裂缝的危房、一遇雨雪天便泥泞难走的土路……现在的新民胡同与周边建起的高楼大厦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衰老的新民胡同终难逃脱拆迁改造的命运。  在中国建设招标网上,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一份发布日期为2011年3月18日,有关“长春市南关区新民胡同地块项目工程施工招标”的标书,招标编号为2011HYG004,规划用地面积为4.15万平方米。事实上,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永春商城在新民胡同里建成,拆迁改造的第一拨已经开始。至今,改造工程歇歇停停已有20多年。  据史料记载,1800年,清嘉庆五年,清政府设立长春厅。这是历史学界普通认同的长春城市的起源。多位致力于整理和研究长春历史的学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仅有二百余年的长春历史中,作为对外开放商阜地的新民胡同,折射并见证了后一百年长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拆迁改造中,新民胡同若得不到良好的保护和开发,长春很多重要历史将无处可寻。民间组织的自发保护  5月11日,聚乐茶馆又热闹起来,有一场追忆长春和新民胡同历史的讨论会在此举行,有专家学者、历史见证人和媒体人等100多人参加。赵保华说,因为茶馆面积小,很多人站着听完近3个小时的分享和讨论。  近年来,长春有一些历史爱好者和民间组织注意到新民胡同的现状及其历史重要性,开始行动起来。  民进长春市委员会中很多成员很早就曾呼吁社会和政府部门保护长春历史文化,特别是新民胡同。4月中旬,这些热心人又聚集起来,并召集多位民俗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一齐开了讨论会,议题之一是,如何做好近5年来新民胡同的保护工作。讨论达成了共识:一要尽可能保住胡同里现留存的建筑文化;二是,寻找见证新民胡同历史的老人,请其口述历史。  而在此前,民进长春市委员会的10多位成员和其他历史爱好者曾多次去到新民胡同的部分街区踏查,拜访胡同里的老人、收集资料和图片。  今年69岁的陈学奎,是一名退休医生,也是民进长春市委员会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作为长春民进组织中保护新民胡同的核心成员,陈学奎频繁地走访新民胡同,最多时每周去两次。同一条街道,陈学奎会走上多次,每家每户都拜访到。  刚开始,胡同里的老百姓并不爱搭理穿戴讲究的陈学奎。后来,再去胡同时,陈学奎就换上汗衫,背个黄布包,里面装着相机、锤子、扳子和笔,再借着会看病的本事和胡同里的人拉近关系。  近日,陈学奎绘制完成了最繁华时期的新民胡同地图,“哪个位置是什么剧院、哪个地点是哪家茶馆,标注得很清楚”。  在新民胡同里,赵保华所经营的聚乐茶馆,陈学奎也曾到访多次。慢慢地,聚乐茶馆成为大家到访新民胡同的必经之处。经常有历史或摄影爱好者慕名来到茶馆,有的人想听新民胡同的故事,有人则想请赵保华帮忙寻找见证新民胡同的老人。  长春自由撰稿人陈锐,也着迷于新民胡同曾经的饮食和曲艺文化。8年前,陈锐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新民胡同,拜访老艺人和名小吃的传承人,并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近3万字的文章。陈锐有关新民胡同的文字,也成为很多想了解胡同人士的一份参考。  两人都告知记者,新民胡同的原有风貌和历史文化越来越淡了。所以,彼此陌生的两人有着一个共同习惯:隔一段就要再去看看新民胡同。“不论日后新民胡同会如何变化,至少可以多收集些图文资料,用于回忆。”陈锐说。改造和保护的模式  新民胡同改造和保护的模式究竟如何?  长春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办公室负责人刘青柏介绍,2009年年末,长春市政府将新民胡同片区命名为“商埠地历史街区”,列入长春市十处市级历史街区之一。2011年6月,该局委托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长春新民胡同改造设想。对新民胡同的功能定位为:商埠地历史文化街区的灵魂、长春传统民俗艺术文化走廊,以民俗文化展示、休闲娱乐、文化商业为主要功能的特色风貌街路。改造思路是整治街区环境、强化历史要素、提升使用功能、融入民俗文化。  在长春市规划局提供的资料中,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新民胡同地块现归长春中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所有。改造运作模式有两种:一是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二是完全由政府主导。以中安地产为改造主体,提出符合规划要求的方案并实施改造。如做不到收支平衡,中安地产可提报移交该项目给市政府的申请,并出具项目成本收益测算评估报告,经政府核算补偿后,由政府主导该项目改造。  2011年下半年,长春市规划局还组织专家、学者成立了历史保护专业委员会,目的是发掘、抢救、整理、保护和管理好长春市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建筑和相关物质遗迹。  该委员会成员之一、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研究员王文峰告诉记者,在历史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讨论了开发商提交的一份新民胡同改造方案,但因其设计风格是要把原有胡同打造成一个类似高楼林立的商业街区,改变了新民胡同的历史风貌,方案当场被否定。  从此以后,关注新民胡同的历史保护专业委员会成员,再未听到有关改造的新方案。  “时代在变,让大家再重新回到新民胡同的剧场、茶馆和浴池里去,不太现实”。王文峰建议,在改造中若能保留几间茶馆和剧场,或是留下一个有关新民胡同展览馆,也是件很好的事。  “要是胡同整体拆迁,我会租房让茶馆继续营业”。虽然还不知道茶馆以后的接班人在哪里,但赵保华还是盘算着,胡同重建后若还有地方能开茶馆,他会打道回府,“新民胡同里怎么也得有间平民茶馆”。(王培莲)
page: [1]
full_version: 长春“第一胡同”,明天是否依然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