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7.2万学生走进高考[微博]考场的同时,还有一些学生选择了弃考。此前有媒体称“北京今年高考弃考人数将达近3万人”,昨日,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称该数据不准确,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北京弃考人数一直徘徊在两三千人。 “弃考生近3万”不准确 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地区参加中考[微博]的人数为10.2万人,201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72736人。有媒体根据该数据测算出,北京2013年高考弃考人数近3万人。 对此,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数据不准确,不能简单的加减。据介绍,当年参加中考的人数中有一部分是非京籍考生,这类考生人数在几千人左右,这部分考生需要回原籍参加高考,有些学生从高一开始就陆续离开北京。他表示,由于一些学生一边报名参加高考一边申请国外大学,所以目前还不能统计出今年的具体弃考人数,但根据往年的情况,近几年,北京“弃考”的人数一直徘徊在两三千人。 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也表示,根据他们掌握的数据显示,每年北京报名参加“美国高考”的学生人数在两三千人,弃考留学[微博]人数最多也在两三千人,不可能达到3万人。 弃考出国多是“尖子生”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考生弃考跟保送生增加、高中毕业生留学人数逐年上涨等多个因素有关。据介绍,五六年前选择出国的高中生,往往是在校成绩不理想,出国多是家长[微博]的无奈之选。而现在选择弃考出国的高三学生,大多数是学校的“尖子生”。 北京市人大[微博]附中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该校高三毕业生出国人数每年大约在四五十人左右,加上今年20多个保送上大学,将近七八十名学生不用参加高考;北师大[微博]二附中今年普通班应届高三毕业生约320人,有22人已明确选择了弃考留学,与去年的情况基本持平。十一学校本部和国际部高三应届毕业生有近600人,其中约有240人选择不参加国内高考。 - 故事 放弃高考不是“异类” 学生档案 马健雄 18岁,景山学校高三(1)班(文科),被美国芝加哥大学录取 张鸿健 18岁,景山学校高三(4)班(理科),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 马健雄和张鸿健,两名来自景山学校的高三实验班的毕业生,都将在今年夏末秋初踏上飞往美国的求学之路。作为学校的尖子生,他们选择了放弃高考。在他们看来,这不是选择逃离压力和竞争,而是把自己提前置身于一场跨国竞争中。 高一就决定出国读书 马健雄作为景山中学的直升学生,成绩非常优秀,选择普通高考这条路似乎更为稳妥。然而,一次到德国交流的经历,让他有了新想法。站在莱茵河畔,穿梭于古堡之间,耳畔听着关于德国黑魔法的讲述,这一切,给喜好历史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国外留学的渴望也在此时埋下了种子。 经过慎重思考,父母决定支持儿子出国读大学的选择。高一下学期,马健雄选择进入文科实验班,一方面便于准备出国考[微博]试,另一方面是对历史强烈的兴趣驱使。 和马健雄相比,张鸿健的出国决定做得更早。由于户籍在广州,张鸿健早早就意识到,回广州考试几乎不可行,出国是一种更理智的选择。高一上学期去美国的交流经历,则坚定了他的决心。 张鸿健和马健雄都说,出国交流的经历让他们发现,外来文化、丰富的交流课程、新型的人际关系,都对他们充满吸引。而国外学生的真实状态也在这种接触中展现出来,他们并不感觉美国高中生学得轻松,尽管美国没有晚自习,但好学的学生能在图书馆看书看上一夜。 提前置身于跨国竞争 直到第一次到香港参加SAT考试(俗称美国高考),踏入几万人的考场之后,马健雄才真正认识到,这条路没想象中那般好走。 香港的SAT考场设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每个场馆均有多个入口,事前没踩过点的马健雄进入考场有点晕,怎么验准考证、怎么查号、怎么走都不太清楚,需要不断地问。 考试开始之后,更意外的一幕上演了,隔壁传来了演唱会试音的声音。原来,当天晚上隔壁场地将举行Lady Gaga的演唱会。“这么多人考试,他们在试音!”马健雄说,这种奇特氛围,反而让他对考试有了重新认识。国内的高考,政府举全社会之力,为考生营造氛围;而SAT考试,除了考生外,其他人并不需要为了这场考试改变什么。 坐在考场里,考区从A排到Z,远远望去,展厅里坐满了考生,黑压压一片。马健雄说,这条道路并不能逃避竞争,而是把自己提前置身于一场跨国竞争当中,特别是对于希望申请美国知名大学的学生而言。 弃考不等于远离班级 放弃国内高考的学生,今年约占景山学校高中毕业生的10%。选择弃考并不意味着疏离于班级。从高一到高三,马健雄和张鸿健与所有学生一样,学同样的教材,考同样的会考。如今,经历一番拼搏和磨炼,马健雄已被芝加哥大学录取,而张鸿健也如愿以偿地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当其他同学在忙着准备高考时,他们俩计划着高考第二天去帮同学们拍些照片留念,还在帮着学校准备6月9日的毕业典礼。 放弃国内高考,只是一种个人选择。马健雄和张鸿健说,他们无法用好与不好这样的词汇,来概括他们的弃考与别人的不弃。 “不要担心自己不考高考就是一个‘异类’,不要这样想。”张鸿健说,了解真实的自己,找到一所适合的大学,对于每个人而言至关重要。无论弃考或不弃考,在不断努力中完成一场自我认知的过程,也许比最后的结果更有价值。新京报记者 王佳琳 - 背景 今年全国弃考学生约为百万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2010年,他在对比各地高三学籍人数与高考报名人数之后测算出,全国大约有80万名学生弃考。近年,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今年全国弃考学生大约在100万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微博]对这一说法表示支持。他说,如果算上中途弃考和考完之后不填志愿的学生,人数可能还得增加几十万。 大多数弃考生选择就业 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一些学生高中毕业之后选择出国留学,不再走高考的“独木桥”,客观上减少了高考报名人数。更多的弃考学生直接选择了就业。 “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据,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不超过20万人;其他80多万名弃考学生大多选择了就业,还有一部分选择来年再考。”熊丙奇说,“这80多万名学生中,农村孩子占了绝大多数。” 就业形势严峻成主因 教育界人士和专家认为,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让上大学的“里程碑”意义减弱、高考对改变命运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是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高考的主要原因。 此外,一些高校学费昂贵而就业效果不佳,也让一些有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打了退堂鼓。储朝晖说,一些“三本”和高职院校的学费动辄一两万元,农村学生考上了,家里也难以负担;就算咬牙上了大学,毕业了还是很难找到好工作,产出率太低。 弃考量上升高校应反思 “学生弃考量上升,高校应当反思。”储朝晖说,学生弃考,是因为高校难以为他们提供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高校应当转型发展,加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加强专业化程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能再满足于关上大门办学。 对于弃考的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储朝晖和熊丙奇认为,教育部门应当通过网络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给学生成才多元选择,让他们不用上大学也能成才。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