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预报29日轻度污染
三级
首要污染物PM2.5 27日再报29日轻度污染 三级 首要污染物PM2.5 28日变了29日良 二级 首要污染物PM2.5 29日实际数据轻度污染 三级 首要污染物PM2.5 “长春的空气质量预报,不是很准!”长春市民吕先生说,自从长春市环保局官网挂出“试运行”版的“长春空气质量预报”后,就十分关注。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发现预报的结果与实际的相差不少,准确率不是很高。昨日,新文化记者梳理了今年1月份的“试运行”数据。 14天“预报”准确率为零 新文化记者搜集整理了长春市环保局官网“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发布系统”发布的1月14天的预报数据及当天的实际数据。日期为9日~15日、23日~29日。通过预报数据与实际数据对比,14天的准确率为零。空气质量预报是预报未来3天的空气质量情况。诸如,2日预报的是3、4、5日空气质量情况。 其中,28日的空气质量,在25、26日两天的预报中均为“三级,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PM2.5”,到了27日就变为“二级,良,首要污染物PM2.5”;而28日的实际空气质量为“三级,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PM2.5”。 相比于28日在第二次校正后与实际结果偏离,27日的预报,则是在校正后,接近正确结果,只是“首要污染物”发生了错误。 24日的发布中,有关27日的空气质量预报为“三级,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PM2.5”;到了25日,有关27日的预报校正为“二级,良,首要污染物PM10”;到26日,预报与前一天一样。而27日长春实际的空气质量为“二级,良,首要污染物PM2.5”。 这14天中,有9天的最后预报结果,比实际结果低了。诸如,14日,长春的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而13日发布的预告中,14日的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 还有4天,预报结果比实际高了。25日的空气质量预报,这一天实际为“中度污染”,而三次预报依次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最后升到了“重度污染”。 剩下的1天,预报对了空气质量级别,却错了首要污染物,即为27日。 任何变动都会影响实际的空气质量 “它还处于‘试运行’阶段,预报的数据不可能很准。”昨日,长春市环保局有关人员对此作出解释。 他说,试运行就是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数据模型进行校正,待其稳定后,才能投入正式运行。就目前来说,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除了气象条件外,还有人为因素,任何变动都会影响实际的空气质量。诸如,雨雪天气、刮风等。他也坦承,即使正式运行后,预报也会存在不准确的情况。 “预测需要结合气象预报,而气象预报也有失准的时候,这也会使得空气质量预报数据出现更大的偏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区域大气环境学科组成员张学磊表示,要想提高预报的准确度,一份详尽的本地污染源排放清单显得尤为关键。比如,长春市现有的各类固定污染源、工业企业基础的监测数据,而不是只依靠实时的监测数据。 “要预报得准,必须要把长春市划分成众多小网格,然后详细运算每个网格释放多少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怎么扩散、怎么反应及沉降。”张学磊介绍,目前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如此进行空气质量预报的。 他透露,他所在的组和省环科院拿到了省科技厅的一项省重点攻关项目,就是要开发这样一套预报系统。通过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对污染源进行分析,而且也对传输过来的污染物进行源头分析。最为重要的是,可以确定不同的方案,看一下哪个方案的减排效果最好。比如,把机动车停驶,PM2. 5能降低多少。 电脑故障致“严重污染”?
随即,记者致电长春市环保局有关人员。在通过查证后,给予答复,“是电脑出现故障了。”昨日,新文化记者登录长春市环保局官网,查看空气质量信息时,注意到一直呈现“黄色”(良)的空气质量,到了9时突然变成“褐红色”,为严重污染,AQI(空气质量指数)值为500,最为醒目的是首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查看10个站点情况,岱山公园站点同样为“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一氧化碳值竟然高达3834.3mg/立方米。
10时,系统对9时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了更正:AQI值为100,良,首要污染物为PM2. 5。 11时,这种情况又出现,长春市空气质量AQI值为482,处于“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在10个站点中,仍然是岱山公园站点,一氧化碳值为1292.9mg/立方米,仍处于“严重污染”状态。 (来源:新文化报)
|